米拉之家历史

历史

在职业生涯的巅峰时期,当安东尼·高迪已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并在创作中拜托了对历史风格的依赖时,他设计了米拉之家(1906-1912)(亦称“采石场”)。这座建筑成为了他最后一件民用建筑作品,也是他在功能性、结构和装饰方面最具创新性的作品之一。

王子、外交官、律师、公证人、医生、纺织和汽车企业家、演员、艺术家、记者、政治家、间谍、通灵者和军人都曾在这座建筑中居住过。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高迪作品的评价也发生了变化,从最初的争议和冷漠,到如今的普遍赞誉,米拉之家也因此成为巴塞罗那建筑的重要里程碑之一。

“当一座建筑用现有的手段具备了所需的一切时,它就拥有了性格,拥有了尊严,而这两者是相同的。”——安东尼·高迪

米拉之家历史


1906年
设计与施工
罗萨里奥·塞吉蒙和佩雷·米拉委托高迪设计并建造他们的新家。1906年2月2日,设计图纸提交至市政厅,施工随即展开。1909年,扩展区委员会认定该建筑具有纪念性特征,无需严格遵守市政条例。1912年10月31日,高迪确认工程完工,并声明根据其设计图纸和施工指导,整栋房屋已具备出租条件。
 
该建筑引起了广泛关注,多家媒体进行了报道,其中包括《现代建筑》杂志(1908年)对高迪作品的赞誉,称其在“建筑艺术”领域具有独特性。文章解释说,高迪关注的是如何满足现代生活的需求,“而不是让材料的性质或耐受性成为限制其创作自由的障碍”,并将柱式结构描述为营造宽敞明亮空间的新颖设计。  
1906年

1912年
首批租户与首次改建 
首批租户均为米拉-塞吉蒙夫妇的朋友或熟人。其中包括的知名人物有:帕科·阿巴达尔,阿巴达尔汽车公司老板;阿尔贝托·伊·加切,阿根廷共和国领事;雅梅·克拉尔托·伊·罗斯博士,他租下了主楼的一部分;安东尼·费利乌·普拉特,纺织企业家。他是楼内最早拥有汽车的人之一——一辆劳斯莱斯——为此,高迪不得不修改了地下室车库入口。埃及王子易卜拉欣·哈桑,外交官兼商人。西班牙-美洲旅馆和巴拉迪亚家族。  
 
罗莎里奥·塞吉蒙从未喜欢公寓的高迪风格装饰,高迪去世后,她令人拆除了公寓内532.50平方米的天花板,并委托装修师莫德斯特·卡斯塔涅·伊·洛雷特设计新的装修工程。受影响的房间包括宴会厅、大厅和门厅(连同相应的阁楼)、办公室和客厅、餐厅、卧室和走廊。她还令人拆除了地板和百叶窗,并更换了二十扇门和窗户。
1912年

1929年
商业与内战
一楼首批商铺:莫塞拉裁缝店、马贝尔内衣店、索莱杂货店、埃斯特班·罗伊格家具店和萨克西娅旅馆。 
 
1936年7月17日的军事政变标志着西班牙内战的开始,这场战争持续了三年。米拉之家被充公,在战争的大部分时间里,成为共和国政府多个部门的总部。  
 
内战期间,米拉-塞吉蒙夫妇在布拉内斯和塔拉戈纳的阿莱克萨尔居住。1939年,战争结束后,他们回到格拉西亚大道的居所。 
1929年

1940年
业主更换
1940年2月22日,佩雷·米拉去世。陆续入住的新租户包括:罗卡·萨斯特雷·蒙库尼尔(“米拉之家公证人”)、伊格莱西亚斯-罗维拉、蒙塞特、瓦莱斯-图塞特这四家人。马格达香水店在格拉西亚大道一楼开业,为战后开业的豪华商店之一。  
 
1946年,罗萨里奥·塞吉蒙将大楼卖给普罗旺斯房地产公司(CIPSA),但她自己并未搬出。她签署的最后一份租赁合同是与她的侄子,画家佩雷·塞吉蒙。  
1940年

1947年
短租公寓与早期受到的认可
1953年,巴尔巴·科西尼在阁楼上建造了十四套公寓。这些公寓专为短租设计,内部陈设由建筑师本人亲自设计。
 
此后,奥雷利·比斯贝珠宝工坊、金德玩具店、特里亚斯·伊·普约尔博士、意大利记者阿尔弗雷多·乔治·梅索里、公证人埃拉迪·克雷乌埃特·帕尔达斯、泌尿科医生安东尼·普伊格韦尔特以及莫利斯水泥公司相继入驻。
 
1962年10月30日,米拉之家被列入巴塞罗那市历史艺术建筑遗产目录。这是西班牙为保护国家级城市古迹而编制的首个清单。
1964年6月27日,罗萨里奥·塞吉蒙去世。
 
人们逐渐开始重视高迪和米拉之家。1956年,高迪之友协会发起首次高迪专题展,由索斯特雷斯、奥里奥尔·博伊加斯和胡安·普拉茨策划。该展览以极具现代感的陈列方式,展出了物件、模型、所有建筑的大型照片(卡塔拉·罗卡拍摄)。展品中包括米拉之家底层的三扇铁栅栏。后来,这些铁栅栏被移交给高迪之友协会,目前在桂尔公园博物馆的花园中展出。
 
建筑史学家、美国高迪之友协会创始人乔治·R·柯林斯出现在该建筑的多个空间照片中。他下榻于大楼内的萨克西娅旅馆。柯林斯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举办高迪展。其中展出的米拉之家一楼的一扇铁栅栏为一位美国收藏家所有。几年后,这扇铁栅栏成为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的馆藏。
 
早稻田大学建筑师今井健二在日本创立高迪之友协会。今井在日本推广高迪的遗作,并多次访问米拉之家。
1947年

1966年
新用途与文化遗产
建筑师吉尔·内博特将主楼层的旧住宅改造成北方保险公司的办公场所。
 
1979年,主楼层被租给企业家兼出版商奥莱加里奥·索特洛·布兰科。他在普罗文萨街一侧开设了一家艺术画廊;在格拉西亚大道一侧,开设了一家由萨里亚阿拉贡中心管理的宾果游戏厅。
 
1969年8月20日,西班牙政府将该建筑与高迪的另外十五件作品一同列为国家级历史艺术古迹。随着《加泰罗尼亚文化遗产法》的生效,米拉之家自动被列入国家文化遗产名录(BCIN),这是对文化遗产的最高级荣誉和保护。 
 
1984年11月2日,米拉之家与桂尔公园和桂尔宫一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以表彰其非凡的普遍价值。
 
1976年12月1日,车库一部分被改造成商业中心,名为“米拉之家市场”,内设50家商铺,包括皮具店、香水店、唱片店、纪念品店、书店和园艺店等。一楼还开设了摄影店、帕雷拉服装店、马帕尔皮具店、小吃店和烟草店。新租户包括园艺业公司、贾米普侦探社和拉莫斯与阿罗约律师事务所。卡门·布尔戈斯-博什和路易斯·罗卡·萨斯特雷·蒙库尼尔——公证人和“米拉之家公证人”的儿子,最终在此定居。
 
1971年,一块大石头从二楼墙面上掉下。维护不足的问题显而易见。在建筑师安东尼奥·科马斯·德·门多萨的指导下,进行了相应的修复工作。 
1966年

1986年
瑰宝重现人世
1986年12月,加泰罗尼亚储蓄银行购得该建筑,并开始进行修复工程,结束了其多年的荒废状态。
1992年7月,主楼层修复完毕,作为展厅正式启用,两年后,原车库改造成礼堂。
阁楼设立高迪生平与作品永久性展览,是高迪所有建筑中首次出现此类展览。
1996年6月,整栋建筑的修复工程完工,并作为文化中心向公众开放。
1986年

2013年
目前用途
加泰罗尼亚米拉之家基金会成立,一个致力于将所有活动收入用于社会、环境、教育和文化项目的私人独立基金会。每年,基金会都会开展关于人才培养、推广创作和教育、保护自然与文化遗产的项目。
 
基金会是米拉之家目前的业主和管理方,向公众提供多种用途。它是基金会总部所在地,白天和夜间均有向公众开放的参观活动,作为文化中心举办展览、讲座和活动,提供场地、企业办公室和一楼商铺租赁,同时保留其最初作为出租住宅楼的功能。
 
基金会努力在大量游客参观与其他用途之间维持平衡,确保参观质量达到最佳水平,并保护这一世界级遗产。
 
米拉之家游客人数超过2900万,主楼层展厅举办过90多场展览,这进一步巩固了加泰罗尼亚米拉之家基金会作为巴塞罗那市文化与声望标杆的地位。
2013年

参观米拉之家-高迪最知名的作品之一

预定门票
横幅

奇闻

历史遗产

建筑
建筑

保存

保存